宁夏残联信息2025年第10期
本期要目
★自治区残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自治区残联举办全区残联系统及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培训班
★银川市残联“四个聚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兴庆区残联“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大武口区残联探索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新模式
★平罗县残联“四个到位”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利通区残联全方位护航残疾人就业
★动态 5则
自治区残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0月24日,自治区残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部署全区残联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会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机关各部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推动全会精神在残联系统落实落地。一要深学细悟,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贯通起来,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干部大会、党支部学习会、辅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带着思考谋,通过深刻领会《建议》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举措,特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性要求,把准吃透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二要强化宣传,将全会精神送进残疾人千家万户。充分运用“一号一刊一网四平台”宣传矩阵,刊发转载全会公报、全会通过的《建议》和相关权威理论文章,迅速形成宣传全会精神的强大声势。组建宣讲队伍,结合干部“四下基层”和“基层工作周”活动,精心抓好集中宣讲,推动全会精神宣讲进残联机关、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进残疾人专门协会、进残疾人家庭。三要对标对表,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科学谋划、精耕细作,编制好“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争取更多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内容纳入自治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做好规划衔接论证与征求意见工作,广泛凝聚共识。四要狠抓落实,推动年度任务圆满完成。紧盯康复、就业、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重点工作争先进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残疾人民生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盲人按摩医院项目建成投运、自治区残疾人文体托养项目对接争取等工作,推动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自治区残联办公室)
自治区残联举办全区残联系统及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各级残联“三管三必须”责任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我区残疾人工作领域持续安全稳定。10月22日,宁夏残联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全区残联系统及残疾人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培训班。
培训前,自治区残联党组进行了培训动员并提出工作要求,强调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全区各级残联组织要坚决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围绕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用气安全、水电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康复医疗安全、照护安全等重点方面做好排查整治。要强化教育培训效果运用,增强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的主动性和能力,推动各类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涵盖政策解读又包含实践指导,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讲解。自治区党校专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题授课,深度解读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残联系统干部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金凤区应急救援服务协会的专家分别围绕集中用餐单位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和最新政策法规、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具有较强的业务针对性。自治区残联业务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做好残疾人康复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和托养机构安全工作进行辅导,为如何安全地服务残疾人提供了方法、思路。
参训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大家表示,此次培训师资专业性好、内容针对性强,不仅深化了对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康复医疗安全、照护安全、训练安全等政策法规的理解,更学到了实用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对今后精准落实安全责任、有效防范安全风险隐患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自治区残联党组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干部、所属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宁夏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自治区残疾人各专门协会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培训。各市、县(区)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相关残疾人服务机构负责人在各地残联分会场参加培训。(自治区残联办公室)
银川市残联“四个聚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银川市残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四个聚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残疾人工作同频共振,引导各族残疾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聚焦政策保障,织牢民族团结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发放“两项补贴”4300多万元、农村重度困难残疾人专项救助金451万元,惠及4万余名残疾人。为2257名残疾人购买居家托养服务,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累计提供服务13652人次。为31804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圆梦护航保”171.64万元,理赔173件31.15万元。慰问残疾人服务机构15个、困难残疾人2680名,发放慰问金134万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切实提高各族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聚焦精准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组织开展了2025年银川市残疾人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新培育打造辅助性就业机构9家、六统一“塞上妙手”盲人按摩机构示范店4家。举办招聘会、洽谈会31场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7期989名,累计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1080个,新增残疾人就业668人,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3.25%。为1366名0-6岁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工作,为283名7-17岁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教融合和送康送教服务。全市残疾人辅助适配率和康复服务率分别达到97%和98%。
三是聚焦融合发展,谱写民族团结最强音。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900户、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推广培训50名、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1240户。支持市残疾人专门协会、艺术团开展文体融合活动23场次,参与残疾人3000多人次。全力筹备全区第二届残特奥运动会。投资20万元,会同银川新闻传媒中心于5月18日在全区五市率先开播了AI手语电视新闻节目,已开播节目50多期,为听障人士送去了福音,进一步彰显了城市温度。
四是聚焦共建共治,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召开了信访维稳工作专题会议,建立信访案件排查整治台账,累计受理12345诉求反馈30件次、12385来电140余次、接待来访90余人次,没有发生倾向性、群体性信访苗头。开展上门代办服务24540余件/次,惠及残疾人23197余人/次。我市视力一级残疾人黄莺、肢体三级残疾人付国刚获“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是银川市残疾人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激励和引领残疾人自强自立、阳光向上,各族残疾人团结一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银川市残联)
兴庆区残联“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兴庆区残联紧紧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聚焦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积极贡献残联力量。
一是筑牢防返贫底线,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兴庆区残联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行“一月一更新”信息共享,加强与农业农村、民政、教育及乡镇街道的数据联动,确保新增残疾人及时纳入监测。截至目前,兴庆区四乡镇累计新增残疾人119人,其中重度残疾人81人,全部完成信息录入与政策对接。通过“一人一策”精准帮扶,为残疾人定制“政策包+服务包”,涵盖就业、康复、教育、救助等多维度,切实做到识别精准、帮扶及时、风险可控,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构建分层救助体系,实施精准帮扶。联合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构建农村残疾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针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非遗麻编、扎染、农业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4期,参与81人次,其中21人实现订单就业和稳定增收。对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积极协调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施保,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围绕“一户一策”,组织帮扶责任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入户走访,“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累计为183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精准帮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0件。
三是强化政企协同,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产业和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2025年,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共扶持30户残疾人监测户和低保户发展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放扶持资金12万元。依托月牙湖乡穹顶蜜瓜基地和通贵乡建洪农业合作社,成功培育农村残疾人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各1个,累计带动70名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发放首批残疾人就业分红资金6万元。为24名农村残疾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8.3万元。
四是压实行业责任,提升残疾人服务效能。认真履行行业职责,主动融入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定期参与联席会议和专项督导,紧盯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重点任务,建立按月通报和跟踪问效机制。单位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结对帮扶村开展蹲点调研,协调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积极联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捐赠,为残疾儿童捐赠学习用品。严格落实按比例安置就业政策,帮助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并协调其子女就近入学。为264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304件,实施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50户,残疾人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兴庆区残联)
大武口区残联探索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新模式
大武口区残联抢抓残疾人之家建设试点工作机遇,持续发力,指导9个符合条件的镇、街道完成“建家”申报审批工作,实现了大武口辖区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全覆盖,为辖区6700余名残疾人构建美好温馨家园,健全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了服务能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扶残助残模式,制定《大武口区镇(街道)忘忧草之家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镇街是建设主体,建立乡镇、街道层面的残疾人之家实体化工作平台,强化乡镇管理服务服务权、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服务选择权、资金的使用权、监督权,支持其充分利用辖区现有资源,选择适宜的运营模式制定实施方案并上报区残联审核批准,明确民政、财政、卫健、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职责,做好残疾人之家业务指导、运营监督及资金监管。调动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二是坚持因势利导,突出服务功能。朝阳街道将街道层面的“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实体化工作平台嵌入辖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创建,服务残疾人群1000多人,委托第三方全过程运营,总结出了满足“六个有”基本要求,以社区康复、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寄宿制托养四项基础服务为主,链接N方资源拓展N类服务内容的“7+4+N”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了多样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人民路街道通过一个阵地,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社区康复三项基本服务,链接N方资源拓展N类服务打造了“1+3+N”标准建家模式。星海镇通过以祥河村综合服务中心为建家阵地,委托第三方运营开展工作。
三是坚持多元服务,强化经费保障。大武口区残联将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运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申请成立镇(街道)残疾人之家的镇、街道,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奖补镇(街道)4万元的运营奖补资金,运营后根据星级评定级别,结合残疾人之家运行情况,每年按照星级级别给予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先后支持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各项资金269.66万元。(大武口区残联)
平罗县残联“四个到位”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自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以来,平罗县残联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减轻残疾儿童功能障碍、改善残疾儿童残疾状况,切实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应康尽康。
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政策宣传。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安排康复服务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依托“线上+线下”资源,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宣传,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
二是规范救助流程,康复转介到位。完善筛查机制,县残联会同县卫健局建立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机制,每年与县妇幼保健院、乡镇残联、社区卫生院共同入户,筛查出生缺陷、低体重、早产儿等儿童,2025年共筛查出此类儿童95名,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入户评估残疾障碍程度,实现无缝衔接。严格转介审核。认真审核儿童户籍证明、残疾证或二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证明等材料,对0-6岁持证残疾儿童和疑似残疾儿童进行全面摸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确保“应救尽救”。截至目前,转介102名0-6岁残疾儿童在18家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康复保障到位。定期回访掌握情况,安排专人对102名0-6岁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回访,重点对康复训练时长、康复训练效果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解,掌握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联合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成立了残疾儿童评估小组,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定点机构进行评估,及时将工作中出现问题梳理汇总,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严格监督检查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与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到县康复中心开展安全检查,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安全、有效、专业的康复服务。(平罗县残联)
利通区残联全方位护航残疾人就业
今年以来,利通区残联以“扩规模、保重点、拓渠道、强扶持”为着力点精准破题,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岗位对接渠道不断拓宽。为破解“就业难”与“用工难”供需矛盾,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残联工作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与残疾人就业能力,累计开展6次走访活动,覆盖17家企事业单位,成功筛选并对接适配残疾人岗位17个,搭建高效就业桥梁。
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有力。针对毕业年度内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建立“一人一档一策”帮扶机制,将信息摸排、职业能力评估、岗位精准匹配等关键环节纳入全流程跟进,确保帮扶服务“不脱节、无遗漏”。通过电话定向推荐专场招聘会、上门入户走访了解实际需求,并创新采用“线上政策解读+线下岗位对接”双轨模式,为18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定制化就业服务。截至目前,18人已全部成功就业,平稳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关键过渡。
三是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以“稳就业、扩增量、提质量”为核心目标,整合人社、企业等多方资源,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政策兜底”组合模式,助力残疾人融入城乡就业市场。截至目前,全利通区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累计达286人,完成率达123%。就业领域涵盖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残疾人就业稳定性与收入水平同步提升,越来越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四是自主就业创业扶持到位。从灵活就业保障到自主创业赋能,利通区残联持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注入动力。目前已扶持190名残疾人灵活就业,发放补贴38万元;同时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资金扶持、创业指导,扶持6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放补贴43.4万元。切实为不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支持,进一步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筑牢坚实根基。(利通区残联)
【动 态】
★近日,石嘴山市残联举办“用双手展现精彩人生”为主题的国际手语日活动,100余名听力及语言障碍者参与。
★近日,金凤区残联为14名残疾大学生发放补贴4.6万元。
★近日,西夏区残联组织开展白内障专项筛查义诊活动,为5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眼部检查服务。
★近日,灵武市残联举办“关爱残障群体·健康服务暖心行”爱心公益体检活动,为残疾人316名免费体检。
★近日,西吉县残联举办“寒冬送暖・益路有爱”童乐计划(暖心包)捐赠仪式,为130名残障儿童发放价值2万元的棉帽、手套、围巾、鞋子等御寒物资。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